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十四五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三大主体建设思路(2)

来源:大学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同时,集聚的规模效应与创新中心的创新高效率具有互相增强的作用。由于新的技术周期的到来,科技创新中心会产生大批新企业及现有企业的技术升级,

同时,集聚的规模效应与创新中心的创新高效率具有互相增强的作用。由于新的技术周期的到来,科技创新中心会产生大批新企业及现有企业的技术升级,形成“苗圃效应”,经济随之进入新的循环周期,收入水平也随之提高。波士顿、巴黎、伦敦等老城市重现复苏浪潮,说明一旦条件具备,科技创新资源和要素的集聚的优势会转变为产业集聚优势。广泛的生产者集聚对效率有重要的积极影响,经济集聚效应带来的效率提高体现在多方面。企业任何环节都会产生规模经济,包括研发环节在内。企业集聚在大城市,使得大城市既是产业中心,又是创新中心。

1.3 城市是区域科技创新三大主体的关键承载体

区域创新中,城市被普遍认为具有更大的重要性。世界银行早在2009年发布的《世界发展报告》就认为,距离成本太高、地区分割、造成的贸易壁垒、密度不够都会严重阻碍发展。按照世界银行的观点,降低距离(Distance)成本、消除地区分割(Divisions)、增加规模与密度(Density),也就是连接城市化、强化城市群联系、形成城市系统的“三个D”都会促进集聚发展。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结论认为这些地理变迁至关重要,应当对其予以促进和鼓励[2]。

创新创业人才回归城市中心区成为近年来一种新的趋势,创新街区、都市型或楼宇型科技园区在大城市特别是中心区的崛起,也反映了大城市创新作为创新创业要素聚集的主要载体,中心城区在吸引汇聚创新创意创业要素中的地位在上升[3]。

本来,城市一直就是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大科技创新主体的主要栖息地。在科技中介机构、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的推波助澜下,使得以城市为主要功能载体的区域创新发展与区域内三大科技创新主体的互动关系更为密切。谋划一个区域科技创新五年规划,归根结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谋划一个城市或一群城市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创新发展能力建设规划。

2 区域科技创新三大主体建设面临的新环境

2.1 顺应新经济发展大势

以数字科技等高新科技为主导、智能科技为先导的新经济对区域转型升级的作用将不断增强的趋势是确定的,其核心动力来源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预计,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为引领的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发展水平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将主导未来产业竞争格局,并加速为区域创新发展赋能,并带动数字经济成为新经济的主导。中国数字经济2017年的规模占GDP总量的32.9%,2018年这一比例上升至34.8%,未来还会不断提升。新经济大趋势要求区域科技创新规划中加强现代产业体系的科技属性、平台属性、跨界属性、生态属性,着力关注新赛道,着力关注爆发性的新产业、新业态,积极主动培育和供给新场景、新需求[4]。

2.2 把握创新驱动新变化

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家确立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战略目标,并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国家的优先战略[5]。从此,科技创新摆在了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创新不仅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更是战胜各种困难的有力武器。区域创新发展,包括跨区域协同发展中,各区域要据实落实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挖掘个性和长板,培植科技创新新优势、产业发展新动能。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部署,作为科技强国建设重要内容,提出明确各类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不同环节的功能定位,激发主体活力,系统提升各类主体创新能力,夯实创新发展的基础。包括五大重点工作:一是培育世界一流创新型企业;二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三是建设世界一流科研院所;四是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五是构建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可以说,一流水平、创新链等体系化能力成为创新驱动战略导向下的显著变化,成为三类创新主体的能力建设的重要要求。

2.3 适应创新平台化新要求

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大创新主体全面进入平台化、跨界融通、开放创新发展新时期。无论是企业还是高校、科研机构,都在以某种方式顺应组织平台化和组织管理扁平化的发展大势。未来创新发展要么自身实现平台化转变,要么加入一个平台的生态之中。科技型平台企业与传统大企业的平台化转型同时进行。在大学和科研机构方面,各种合作创新平台、开放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并通过构建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园、双创基地等区域创新平台、转化平台、投资平台,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依托。以海尔的组织创新为例,互联网去中心化、自组织、扁平化环境下的组织创新体现在“人单合一”的变革,企业成为开放的创新创业大平台,使得人人“CEO”、人人创客、企业员工与用户共创共赢等新的理念成为打破传统企业管理范式的标志,呈现出互联网时代创新发展新范式下创新组织全面创新发展的新探索新趋势。

文章来源:《大学教育》 网址: http://www.dxjyzz.cn/qikandaodu/2021/0708/1914.html

上一篇:数说
下一篇: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学与区域产业互动

大学教育投稿 | 大学教育编辑部| 大学教育版面费 | 大学教育论文发表 | 大学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大学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