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日本汉方医学教育指导模式的变化对中医学教育

来源:大学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汉方医学是日本的传统医学,又称东洋医学,其所用药物称为汉方药和 /或汉药。从历史上看,汉方医学是古代的中医学传入日本后逐渐形成的,因此,也可视其为日本化了的中医学[1]。汉方医

汉方医学是日本的传统医学,又称东洋医学,其所用药物称为汉方药和 /或汉药。从历史上看,汉方医学是古代的中医学传入日本后逐渐形成的,因此,也可视其为日本化了的中医学[1]。汉方医学及其教育在日本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从其中可以得到对中医学教育的启示。

1 日本汉方医学教育状况

公元 6世纪中医学经朝鲜传入日本,至 15~16世纪日本确立了以中医学为基础的汉方医学。然而,明治维新以后,西洋医学的发展逐渐昌盛,日本政府于 1875年由文部省实施医学开业考试制度,采用西医学的考试科目,规定从事汉方医者必须先学习西医学,通过国家考试,西医学科目合格后才能开业从医。而且还强令废止了汉方医学,中医学校也被取消,汉方医学教育一度陷入空白。汉方医学受到歧视并日益衰落,仅有少数汉方医师和药剂师将汉方医学艰难地传承下来。

随着医学全盘西化的弊端逐渐显现,直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汉方医学才在日本重新得以发展。伴随汉方医学在日本的复兴,汉方医学教育也悄然兴起。在当代日本,只有经过大学医学部学习,并且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才能获得诊病权和处方权。但是,日本医学教育体系受西化影响根深蒂固,基本参照西方医学教育体系。例如,“中药学”在中国中医教育体系中是一门重要的必修科目,是学习中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但在日本医学院校,科目内容与之相应的“生药学”仅作为选修课,只简单介绍中药方面的基本知识,而没有系统讲授中医药理论的课程。由此造成,在日本具有和汉药 (相当于中药)处方权的医生根本没有“证”的概念,更无辨证论治,难以养成中医思维模式,在临床工作中只是按照西医病名使用和汉药。

2 汉方医学教育模式弊端凸现

日本汉方医学教育模式的弊端在临床中已凸现。近十年,随着日本国民需求的增大,在临床上和汉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超过 70%的医生使用和汉药,但随之也出现了很多和汉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以小柴胡汤为例,1989年日本首次报道服用小柴胡汤引起间质性肺炎,之后从 1990年 1月至 1993年6月,仅 3年半的时间内,又相继发现了 35例中药引起的药物性肺炎,其中 28例为小柴胡汤所致。1996年 3月,日本厚生劳动省在紧急安全情报中发布了关于小柴胡汤严重副作用的警告——在以改善慢性肝炎肝功能损害为目的的小柴胡汤治疗患者中,会出现间质性肺炎,甚至导致预后不良。但是,小柴胡汤在中国使用历史已有近两千年,应用广泛,并未见有引起间质性肺炎的报道。笔者认为,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这一“警告”并不妥当,这并不是小柴胡汤的不良反应,应当属于“误治”或“误用”的范畴。归根究底,造成这一后果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汉方医学教育模式,欠缺对中医药理论的教育,忽视对临床医生中医思维的培养。

3 小柴胡汤副作用报道的启示

3.1 辨证遣方的重要性

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的著作《伤寒论》,由柴胡、半夏、生姜、黄芩、大枣、人参、甘草组成,可以和解少阳、疏泄郁火、扶正祛邪,主治伤寒少阳证、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同时兼清心肺肝胆之热,且有祛痰之功。

在日本将上述药物按照一定的量和比例混合煎煮后,经过浓缩、干燥、制粒等工序制成颗粒剂,作为成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疾病。1994年日本厚生劳动省医疗用药再评价认为其能改善慢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临床上以此作为“用药指南”,将此方当作治疗慢性肝炎特效药。据报道,在日本用此方治疗慢性肝病的人数达数百万。然而,按照中医理论,小柴胡汤是为少阳病证而设的治疗方剂,只适用于肝病中表现为少阳病证的患者,并不是治疗所有肝病的专药。厚生省的“用药指南”显然已经脱离了中医遣方用药的基本原则。在日本,开据处方的医生对“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的小柴胡汤基本症候却了解很少,即使了解但也不会多加揣摩。由于未遵照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指导用药,临床上凡见肝病,无论标本虚实均投之,常出现医生给一位无小柴胡汤症候表现的慢性肝炎患者开小柴胡汤的现象。这种已经完全脱离了中医理论,不注意中医辨证,唯病投药的模式化用药是导致小柴胡汤毒副作用的重要原因。

3.2 随证化裁灵活用药的必要性

有学者对 72例小柴胡汤诱导肺炎的病例报道进行了分析,发现大部分患者在出现肺炎病症表现前服用小柴胡汤的时间平均为 42.1~50.2 d。小柴胡汤引发间质性肺炎往往发生在连续服用小柴胡汤2~3个月之后,一些病例甚至连续服用多年。然而,中医学强调个体化治疗,除体现在药物及剂量因人而异之外,同时还体现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随病机演变,灵活更方,加减化裁,合理配伍,从而起到减毒增效的目的。若不能随证加减变化,长期使用一个固定处方,有可能对机体的免疫和代谢机能产生不良影响,降低机体的应激能力,改变机体平衡状态,从而降低对药物的耐受性,产生毒副作用。

文章来源:《大学教育》 网址: http://www.dxjyzz.cn/qikandaodu/2020/0904/771.html

上一篇:浅析医科类院校公共行政学教学中行政理念与大
下一篇:第四届全军医学教育技术学术大会在春城昆明召

大学教育投稿 | 大学教育编辑部| 大学教育版面费 | 大学教育论文发表 | 大学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大学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