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瞭望 |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2)

来源:大学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第二是学习《道德经》。谈到中国历史上能够影响后代的诸子百家,老子肯定是其中之一。老子的学说是哲学性的,《道德经》是我们民族的哲学经典。当

  第二是学习《道德经》。谈到中国历史上能够影响后代的诸子百家,老子肯定是其中之一。老子的学说是哲学性的,《道德经》是我们民族的哲学经典。当下我们越来越强调环境意识,大家熟知一些讲环境意识的现代西方著作,比如《寂静的春天》,但要知道在我们国家,老子这样的人在几千年前便提出环境意识。一样的道理,我们不要求学生去背诵《道德经》,而是要认识、学习这种哲学家思维。

  第三是学习《几何原本》。现在我们的很多学科,背后的思考方式都跟牛顿的理论学说有关,牛顿则是受到《几何原本》影响,写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几何原本》是很多学问的根基。在中学阶段,学生们大量刷题,但是没明白解题目的是什么,现在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几何原本》为什么这么写,思考这本书是在训练他们怎样的思维,思考做事、做学问有哪些基本要求。

  第四是学习《量子史话》。量子科技不仅代表科学技术前沿,将来甚至可能代表人文社科前沿。量子的基本特点,以及它对我们现有认知的冲击,学生们是需要知道的。这种学习是体现通识教育时代性的。

  《瞭望》:你怎么研判这些探索对教育的深远影响?

  钱旭红:我们希望通过上面讲的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在具体操作中,我们还有一些强制性举措,比如学美术的学生也得学数学,用这个方式使他们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结构。部分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原因,是因为急功近利地学专业知识,但思维结构不完整。这些学生走上教师岗位后也会缺乏研究能力,会“吃老本”,这就影响到对下一代的培养。我们希望培养卓越的教师,希望无论他教什么学科,一定要有完整的思维结构,能够在工作岗位上不断研究、创新、突破,然后引导学生同样去研究、创新,这样才会对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当然,华东师大不仅对师范生这么要求,对非师范生也是如此。华东师大的学生将来无论走到生产、科研还是服务行业的岗位,能不能厚积薄发,能不能持续发光发热,就看学校打的底子。这个底子绝对不仅仅是知识,当下的时代日新月异,大学四年学的知识,哪怕再多再丰富,今后总是不够用的,所以我们强调思维培养。希望无论在什么岗位,华东师大的毕业生都能自主地思考、学习、研究、创新。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完成三大使命

  《瞭望》:华东师大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你如何定位“世界一流大学”?

  钱旭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我们认为要完成三大使命:第一个是育人,第二个是文明,第三个是发展。首先是育人。我们所说的育人,是以马克思的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我们要明确这个育人的核心目标。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就应该诠释马克思的期望,而不仅仅是每个育人者自己的期望。

  第二个是文明。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知识学科体系都是以西方为主的,我们要感谢西方,但同时应该超越西方。我们可以融合地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比如中医医学,如果能囊括哲学、矿物学、心理学、生理学,这就是我们自己构建的学科体系。此外,像当下的科学技术,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我们也完全可以在这些领域构建学科体系,引领科学发展乃至文明进步。

  第三个是发展。我们要为人类的发展提供新的力量源泉、新的工具。比如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脑科学等。

  《瞭望》:华东师大建设“双一流”高校有何布局?

  钱旭红:学科的一流建设必须要拓展和交叉。比如说教育学,我们三年前就布局让脑科学和人文教育结合,做青少年大脑提升研究等等,这些结合在一起叫智能教育,这样它就变成了一个新的教育形态。华东师大的智能教育体系囊括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已经慢慢走向正轨,今年应该有一些短期成果可以呈现。

  此外还布局了“双一流”学科和非“双一流”普通学科的交叉。一流学科好比主攻手,有带动其他学科一起发展的作用,途径就是学科交叉。我们希望在一个高原上有高峰,比如发展“教育+”,教育学科引领,多学科支撑。

  呼唤更多科研激情与源头创新

文章来源:《大学教育》 网址: http://www.dxjyzz.cn/zonghexinwen/2021/0512/1756.html

上一篇:最适合学生上大学的3个地方,拥有高质量教育资
下一篇:原创学位论文才是研究生教育的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