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学与区域产业互动(4)

来源:大学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大学应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应用开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在“新巴斯德象限”范式下,将科学

(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大学应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应用开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在“新巴斯德象限”范式下,将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将科学研究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大学与区域产业融合与协同发展,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前面我们也提到,在广东省既往的产学研合作中,跨区域产学研合作项目占比超过省内高校及科研院所。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珠三角国家自创区内大学水平亟待提高,必须促使大学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指出的是,深度融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大学要为中小企业提供“打包式”服务,聚焦产业链与创新链无法有效衔接等突出问题,始终以企业具体的技术需求为导向,集中创新资源,建立科技成果和企业需求的快速匹配通道?。大学在区域协同创新中既是新技术的供给者,又是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自创区需要采取多元化的科研激励模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股权激励试点工作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激励高校及其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实现科研成果商业化以解决科研成果“最后一公里”难题。

(四)政府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先为,有后为

必须承认,大学与区域产业互动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介入和推动,政府科学合理的规制可以促使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有序发展。地方政府作为区域科技创新的主导者和管理者,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需要指出的是,珠三角国家自创区尚未形成区域产业为主体,大学为支撑,政府为辅助的发展格局。政府主导了产业发展方向、资源分配等。政府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与市场机制相互配合,充当协调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根据差异化的区域创新环境,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措施,以更好地促进大学与区域创新创业能力的协同发展⑨。首先,政府资金支持是最直接的支持方式,可以考虑根据科技项目情况进行经费投入扶持,更进一步,可以考虑补助以及科技资助的竞争分配机制。其次,加强平台建设,建立共享的基础设施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等,真正提升创新主体间的融合层次和水平。另外,政府政策支持对于区域产业发展具有显著贡献,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以政策合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当然,随着大学发展与区域产业发展的良好互动,政策支持亦会随之增强,可以说,区域产业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政府对大学的政策支持力度和政策创新需求。

注释:

①Etzkowitz H D,Leydesdorff L A.The dynamics of innovation:from national systems and “Mode” 2 to a triple helix of universi ty-industry-government relations[J].Research Policy,2000,29(2):109-123.

②Fini R,Grimaldi R,Santoni S,et or substitutes?The role of universities and local context in supporting the creation of academic spin-offs[J].Research Policy,2011,40(8):1113-1127.

③李梅芳,王俊,王彦彪,王梦婷,赵永翔.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体系与区域创业——关联及区域差异[J].科学学研究,2016,34(08):1211-1222.

④武学超.基于“知识三角”逻辑的欧洲大学改革与启示——以芬兰阿尔托大学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4,36(02):60-65.

⑤成洪波.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背景需求、功能定位与建设路径——基于东莞理工学院的实践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5):96-101.

⑥郭康.应用技术大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探析——兼论地方高校转型应用技术大学[J].高教探索,2016,(06):25-29

⑦朱桂龙.产学研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J].科学学研究,2012,30(12):1763-1764.

⑧傅利平,涂俊.技术转移视角下大学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空间知识溢出效应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5,27(2):56-64.

⑨吴玉鸣.大学知识创新与区域创新环境的空间系数计量分析[J].科研管理,2010,31(05):116-123.

⑩陈光华,杨国梁.边界效应对跨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来自广东省的证据[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5,27(01):92-99.

?Laursen K,Reichstein T,Salter the Effect of Geographical Proximity and University Quality on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J].Regional Studies,2011,45(4):507-523.

?赵炎,王琦,郑向杰.网络邻近性、地理邻近性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J].科研管理,2016,37(01):128-136.

?曹兴,宋长江.认知邻近性、地理邻近性对双元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7,(04):120-131.

文章来源:《大学教育》 网址: http://www.dxjyzz.cn/qikandaodu/2021/0708/1915.html

上一篇:十四五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三大主体建设思路
下一篇:大学服务地方助推脱贫攻坚模式探究以遵义新蒲

大学教育投稿 | 大学教育编辑部| 大学教育版面费 | 大学教育论文发表 | 大学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大学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