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中华传统文化共识与儒商精神(3)

来源:大学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论语》的结尾则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与《论语》开篇谈君子形成照应关系。“不知命”有两个层次,第一个是天命,第二个是使命。什么叫天命

《论语》的结尾则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与《论语》开篇谈君子形成照应关系。“不知命”有两个层次,第一个是天命,第二个是使命。什么叫天命?孔子整理的《尚书》中讲“天命靡常”“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命就是天意,天意的显形就是民意。“天命”落实到具体生活,就是自己行动或实践的使命感。所以,从外在讲,人人有不尽相同的使命,或者人人皆有自己的天命。从内在讲,就是要对自己的道德使命有明确的认知。有了对自己道德感的自觉,并把它付诸行动,就能成就自己,成就他人。如果是一名医生,就要在医术上精益求精,致力于救死扶伤;如果是一位教师,就要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致力于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所以《论语》末篇末章言“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就是指对社会责任的自觉担当。

认识中国哲学、中国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认识哲学思想中的价值观。有的企业家提出“永不裁员”口号实际就是“家国情怀”的彰显:一个家庭出了问题,是不会“裁员”的。西方说他们是上帝的孩子,中国人都认为自己是父母的孩子。那么,父母爱我们,我们该不该爱父母?儒家讲“立爱自亲始,立敬自长始”,把这种爱和敬从家庭推广开来,由“孝亲”出发推广开来,把家庭的教育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统一起来。“大孝尊亲”即真正的孝、最大的孝就是让父母得到光荣、受到社会尊重。受社会尊重,得到社会认可,就一定与主流价值观相一致。

在工商业领域,作为自然人,每个人都有对利的本能追逐,作为社会人,就必须考虑义的问题。孟子“述仲尼之意”,接续孔子、曾子、子思,孔孟之道成为传统文化主流。《孟子》开篇就揭示了义利矛盾,孔孟之道强调修己,希望正确处理义利关系,强调以义为利、先义后利。今天,我们弘扬新儒商精神,需要大力传承君子之道,强化社会责任担当。

(本文为编者据录音整理而成。)

[1]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0:9.

[2]习近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EB/OL].(2019-03-04).

文章来源:《大学教育》 网址: http://www.dxjyzz.cn/qikandaodu/2021/0708/1912.html

上一篇:岳阳创新效率提升策略研究
下一篇:数说

大学教育投稿 | 大学教育编辑部| 大学教育版面费 | 大学教育论文发表 | 大学教育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大学教育》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